近段時間,教培行業開始迎來全面復課潮。據統計,截至5月下旬,全國已有超過5000家線下培訓機構復課,預計6月份90%符合條件的機構將能復工復課。
然而,業內卻呈現出“幾家歡喜幾家愁”的狀態:還沒拿到復課批準的,每一天都深陷焦慮之中;獲得復課許可的,馬不停蹄地做著開課準備;剛復課不久的,正面臨新一輪的挑戰。
值得深思的是:復課,真的代表春天的到來嗎?被困多月,機構是否擁有打好翻身仗的實力和耐力?
教培復課≠最終勝利,疫情后遺癥才剛剛開始
“黎明前的黑暗最黑,下雪不冷化雪冷”,用來形容機構復課后的處境甚是貼切。
復課僅僅是“回血”的起點,而復課后的重重考驗,疫情期的遺留問題,依舊讓“回血”之路既艱難又險峻。
01政策調整與管控,讓經營挑戰加劇
在明確教培復課時間同時,各地也發布了相應管控政策,給教培復課增加不少挑戰:
●安徽、青海等地細致規定,同一教學時間段內生均教學用房建筑面積不得少于3平方米,使得機構坪效將嚴重縮水;
●海南、蘭州等省份明確,中小學工作日或周末增加課時,使得學生可接受培訓的時間大大縮減;
●廣州多個區明確,學生不得在托管機構午休,各學校將延長校內托管時間,一紙通知讓許多機構不知何去何從……
02長達四個月的入不敷出,現金流接近觸底
疫情爆發后,線下教學被迫全面暫停,直接危及機構的生命線——現金流。
一邊是顆粒無收的春季招生,一邊是持續輸出的固定成本,開源、節流同時遭遇難題,讓眾多機構倍感壓力。有數據顯示,76%的教培校長預估,現金流只夠支撐2-3個月。換言之,到了五月,很多機構已經瀕臨“極限值”。
復課后,由于線下辦公恢復、防疫物資儲備、學員出現退費等原因,現金流壓力將不減反增?!皬驼n前,30萬能撐6個月;復課后,30萬可能只夠撐2、3個月?!币晃籏12校長如是說。
03教育消費行為發生改變,或將出現退費潮
一場疫情,讓在線教育成為日常,悄然改變了家長的教育消費行為。
相比疫情前,家長對線上教學接受度大幅提升。疫情過后,家長是否會回歸線下,仍然充滿未知數。
其次,剛需課程成為主流,家長對價格更為敏感。受疫情沖擊,不少家庭收入減少,直接影響到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消費選擇和付費意愿。此外,由于體驗過大型機構推出的線上課,家長對線下機構的期待值更高,對機構的師資力量、教學質量也會提出更高要求,稍有落差容易產生退費沖動。
2020教培很難,積極求變才能沖破圍困
年初,一場黑天鵝事件,給整個教培行業帶來了深遠、入骨的影響。機構等來了復課,卻也等來了新一輪挑戰,一系列新的困難與問題接踵而至。
在這趟以復課為起點的新征程,有的機構按照原來的經營方式做,開業即虧損;有的機構積極求變,正一步步從疫情圍困中突圍。
復課思路1:開啟雙線運營模式,循序漸進推進復課
對于疫情期將教學往線上遷移的機構,線下復課的節奏可以是循序漸進的。
例如,像南通一家中型語培機構一樣,在通過復課審批后,同時提供線上、線下兩種教學方案,教學進度保持一致,家長可以二者選其一。既能顧及部分家長的防疫心理,也能很好地推進兩類教學場景的無縫銜接。
復課思路2:快速轉型OMO、升級智能晚輔,同步復課+招生
前面提到,學生可接受校外培訓的時間大幅縮減。因此,復課后如何從有限的時間里爭奪更多份額,成為機構急需解決的難題。轉型教育OMO,或許能為機構提供解決思路。
據了解,江蘇一家機構在復課初期,即從課后作業切入,借助小塾學伴智慧作業系統,通過為學生提供線上智能晚輔的方式,成功引流招生,更為后續線下課程轉化做足鋪墊。
據該機構校長介紹,此次的招生方案,主要是針對網課學習效果差、開學跟不上進度的用戶痛點策劃的?!拔覀兿M柚谌街悄芟到y——小塾學伴,通過錯題智能整理、定制提分訓練、學情診斷分析等系統功能,給不同學生定制個性化輔導方案,真正做到因材施教,打造出差異化優勢,提升機構的核心競爭力?!?/p>
復課思路3:業務重心回歸線下,并加強線上課后服務
與線上教育相比,線下教育的最大優勢在于面對面的教學情境。疫情過后,不妨突顯這一獨特優勢,讓其成為影響家長消費決策的重要因素;線上則作為線下的補充,持續運營。
云南一家K12龍頭機構正是按照這種思路開展復課:一方面,機構逐漸把重心遷回線下,同步針對線上課程反饋,優化線下課程,將焦點放在重難點講解上,提升教學效率;另一方面,線上部分計劃推出短期精品課,并提高課后服務頻次,讓線上服務成為線下教學的最強輔助。
寫在最后:
疫情就像一面鏡子,讓教培機構的問題短板暴露無遺;同時,疫情也是一塊磨刀石,日積月累,終究磨礪出屹立于行業之林的深厚實力。
希望教培同行們都能探索出適合自己的“回血”方式,順利突破困局,打贏這場復課翻身仗。